那座曾经闪耀着“国美电器”巨幅招牌的玻璃幕墙大厦,再度孤寂地矗立在拍卖平台上。
这一次,它的标价仅为1.73亿元——比2024年首次挂牌直降9000万元,相当于一次彻底的价格“腰斩”。
截至发稿,距离7月20日的拍卖仅剩10天,报名人数依然显示为零。
这不是它第一次遭遇冷落。
在阿里拍卖的旅程中,这座商业地标已经历了多次流拍的尴尬:2024年2月以2.67亿元起拍,无人举牌;随后降至2.14亿元再度上架,依旧无人问津。而它的评估总价曾高达3.82亿元,如今价格暴跌。
新街口国美大厦1.73亿无人问津!一个时代的退场!
国美大厦位于新街口核心区,曾是南京商业的黄金坐标。
2005年7月22日开业时,由于它紧邻淘淘巷、印象汇、中央商场,迅速成为南京电器“三巨头”之一。
近二十年间,每逢节假日,商场内人头攒动,收银台前排起长队。而如今,新街口的繁华依旧,唯独此处灯火熄灭。
从现场实探来看,曾经人声鼎沸的商场早已人去楼空,透过积灰的玻璃向内望去,地面上散落着商家撤离时留下的建筑垃圾。
除了少量一楼底商及夹层尚有租约,其余区域均被遗弃。
早在去年2月,国美电器就传出了闭店风波。当时商场大门上贴着“内部调整、暂停营业”的告示,但随后商场又恢复了营业,如今还是没能扛住。
国美大厦被拍卖也是无奈之举,因为在全国范围内,国美电器纷纷闭店。
创始人黄光裕2021年曾豪言“18个月恢复市场地位”,推出“真快乐”App并大举进军直播电商。四年过去,等待他的却是一场自由落体:
营收从2021年的469亿元断崖式下跌至2024年的4.74亿元,缩水99%;
累计四年亏损高达461亿元,员工从超32000人裁减至606人;
全国门店从巅峰期的4195家萎缩至163家,关停比例超过96%;
财务的崩溃更为触目惊心。据公开资料显示,新街口国美电器商场的产权人为南京鹏泽投资有限公司。
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,为国美电器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。然而,目前该公司已陷入多起法律诉讼,15625万股权被冻结。
截至2024年底,国美零售现金储备仅剩4916万元,流动负债却高达413亿元,资不抵债达211亿元。
其债务黑洞深不见底,据企查查显示:涉及2543宗司法诉讼;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116次,未履行金额53.6亿元。
今年4月,国美突然转向汽车销售,在北京开出“国美车市”,号称“永不落幕的车展”。不过抖音视频显示其汽车体验馆自2024年6月起拖欠50余名员工工资,欠薪超200万元。
这个成立于1987年的家电销售巨头,也是全国知名的家电零售连锁企业,如今黯然离去。
传统商场倒在十字路口!新街口正在“新陈代谢”
国美的倒塌只是新街口商圈新陈代谢的缩影。
几步之遥的淘淘巷,这个曾让南京“淘一族”流连忘返的潮流圣地,如今三楼商铺挂满“撤店清仓”的标语。
空旷的走道上顾客稀少,店主们百无聊赖地守着最后的库存。“好多年前人气很旺,现在只剩老租户苦撑”,一位服装老板望着空荡的走廊叹息。
新街口核心区的面积仅0.3平方公里,却集中了百家世界五百强分支机构、近700家商店、1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企业30家、1600余户大小商家。
同时,新街口还拥有德基广场、新百、中央商场、东方福莱德、大洋百货、印象汇、莱迪、金轮新天地、艾尚天地、苏宁生活广场、金陵饭店购物中心等大中型商业体。
在这个背景下,没有特色的老牌商场想要突出重围实在艰难。不过这两年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转型求存者在探索新路径:
时尚莱迪购物广场将过时商场改造为“二次元乐园”,引入盲盒手办、网红餐饮,还有街舞表演等吸引年轻人;
新开业的JLC金陵中環直接将美术馆搬进商场,Daniel Arsham限量款发售引发年轻人提前一小时排队。25-35岁客群占比超六成,“他们不只购物,更要拍照发朋友圈”——运营方深谙年轻消费心理。
实体商业的转型本质是从“买卖场”到“生活场”的蜕变。
当标准化商品被电商平台一键送达,线下空间必须提供机器无法复制的体验。比如艺术展的视觉冲击、设计师店铺的独特选品、美食市集的人间烟火等等。
国美大厦最终能否找到接盘者尚未可知。但确定的是,新街口不会因一栋楼的衰落而停摆。
当老牌商业的招牌相继褪色,新一代商业体已用创意重新点亮橱窗,越来越多的商场更加重视用户体验而不是用户消费,只有这样线下商场才能重新占据主流。(相关数据、信息、图片转自365楼市)